根据《关于开展东北大学2022年度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东大教字〔2021〕77号)等文件精神,经项目负责人申报、学院(部)推荐、学校组织有关专家评审,拟确定东北大学2022年度本科教学成果奖63项,其中一等奖37项、二等奖26项,现将获奖项目名单公示如下:
推荐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姓名 | 奖项 |
1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四新”背景下金属矿深部绿色智能开采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冯夏庭、顾晓薇、王青、徐帅、胥孝川、陈天宇、杨成祥、陈庆凯、曹建立、赵兴东 | 一等奖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基于BEACON模式的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 张国臣、丁义浩、范芙蓉、岳登晓、王泽燊、王刚、 孙 晶 | 一等奖 |
3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专业实践和“双创”教育融合的机械工程教学创新与实施 | 赵继、于天彪、朱立达、李小号、巩亚东、陆志国、丛德宏、刘杨、陈培媛、罗忠、谭学飞 | 一等奖 |
4 | 创新创业学院 | 面向一流学科专业群“链条式枢纽型”创新创业多维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孙秋野、潘 峰、刘建昌、徐林、李鸿儒、黄达、 贾建锋、任鹏、霍楷、陈东岳 | 一等奖 |
5 | 教务处 | 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新工科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 朱志良、徐 林、籍亚玲、宋叔尼 | 一等奖 |
6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多元化需求引导自动化专业新工科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 | 陈东岳、贾同、徐林、薛定宇、关守平、常玉清 、王洪峰 刘纪红、张羽、丛德宏 | 一等奖 |
7 | 理学院 | 模式引领、课程为基、科教融合---化学拔尖学生培养改革与实践 | 徐章润、王军、陈旭伟、陈明丽、何荣桓、张霞、于永亮、韩义德、胡建设、杨婷 | 一等奖 |
8 | 冶金学院 | “思政引领、多维联动”的绿色低碳冶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 杜涛、刘承军、杨澈、姜茂发、朱苗勇、沈峰满、 张廷安、翟玉春、王鹤鸣、苑轶 | 一等奖 |
9 | 工商管理学院 | 基于PBL和OBE融合的“工商管理+大数据”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 孙新波、贾建锋、朱春红、张兰霞、易平涛、李伟伟、 赵希男、辛冲、闫佳祺 | 一等奖 |
10 | 理学院 | 质量先行、机制保障、安全开放——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 陈明丽、孟皓、杨婷、刘敏、可迪、孙忠乔、张霞、杨春光、赵爽、陈旭伟 | 一等奖 |
11 | 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宋叔尼、胡忠武、孙思萌、夏晓丹 | 一等奖 |
12 | 文法学院 | 基于“三导”有机融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与探索 | 杜宝贵、杨威、李丹、陈玉芬、甘霖、江妍萱 | 一等奖 |
13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全局形态普适型大众方法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探索与应用 | 闻邦椿、刘建军、于天彪、李小号、罗忠、陆志国、孙伟、郝媛、姜世杰、汪博、刘杨 | 一等奖 |
14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融合创新”范式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 徐林、王姝、关守平、薛定宇、常玉清、何大阔、 潘峰、林明秀、谭树彬、张羽 | 一等奖 |
15 | 秦皇岛分校 | 融合务实理念下的“六专一核”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 周立斌、李晓奇、王雷震、马廉洁、张顺宇、梅瑞斌、韩鹏、王希艳 | 一等奖 |
16 | 软件学院 | 面向企业需求的高端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程维、朱志良、张斌、姜琳莹、董傲霜、宋经平、李昕、王莹、张骁 | 一等奖 |
17 | 机器人学院 | 基于“一核四翼”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吴成东、贾子熙、纪鹏、徐红丽、房立金、方正、迟剑宁、闻时光、李宠、冯德慧 | 一等奖 |
18 | 计算机学院 | “校企联动-教研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多通道实训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于戈、张天成、李哲洙、鲍玉斌、王军、张翼飞、印莹、寇月、刘思宇 | 一等奖 |
19 | 秦皇岛分校 | “四位一体”—“三结合”—“一贯穿”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赵勇、沙晓鹏、赵玉良、吕江涛、段洪君、王晓蕾、吕晓永、胡晟、蔡露、马淑华 | 一等奖 |
20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英语》生态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王勃然、李欣、王立婷、高志英、宋岩、姜雪、郝丽霞、刘丽欣、武芳芳、赵越 | 一等奖 |
2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经典品读融入高校思政课党史教学的方法探索 | 田鹏颖、任鹏、朱丽颖、张志元、曹洪滔、边水燕 董蕾、赵亮、陈震、姜耀东 周莉 | 一等奖 |
22 |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 生物工程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其在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 刘佩勇、崔振波、王超、王文星、刘丽君、费腾、许家林、黄永业、张颖、王国卿、马月萍、刘江、王笑语 | 一等奖 |
23 | 冶金学院 | “冶金+控制”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 祭程、钟良才、蔡兆镇、付贵勤、罗森、王卫领 | 一等奖 |
24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采矿工程本-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与教学实践 | 朱万成、曹建立、车德福、刘婉婷、刘洪磊、侯晨、牛雷雷、张亚兵 | 一等奖 |
25 | 计算机学院 | 以科技竞赛为依托一核心两阶段四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鲍玉斌、杨金柱、张立立、杨一桐、刘晨、王明全、刘小锋、王彤、孙思宇、刘思宇 | 一等奖 |
26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坚持立德树人 做好课程思政 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 丁桦、赵宪明、祖国胤、唐正友、李英龙、班春燕、高秀华、高彩茹、蔡明晖、彭良贵 | 一等奖 |
27 | 理学院 | 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并行,面向未来数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 邵新慧、冯男、史大涛、张铁、盛莹、陈艳利、李铮、赵晓朋、陈子旋、沈海龙 | 一等奖 |
28 | 秦皇岛分校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元个性化”人工智能方向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 王聪、徐长明、苑迎、万聪、沈哲 | 一等奖 |
29 | 软件学院 | 支持“多端全栈”整合开发能力培养的项目式学习(PBL)模型构建与实践 | 张引、张斌、赵玉丽、张长胜 | 一等奖 |
30 | 艺术学院 | “一流大学”美育教学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 | 张燕楠、霍楷、韩营颖、樊强强、谷会敏等 | 一等奖 |
31 | 理学院 | 双一流背景下数学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孙艳蕊、钱金花、宋叔尼、张国伟、邵新慧、王洪曾、郭阳、朱和贵、袁媛、钱进 | 一等奖 |
32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贾蓬、王述红、赵文、康玉梅、陈猛、李慎刚、 沈祁萌、张晓德 | 一等奖 |
33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面向新工科的“智能+自动化类”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李鸿儒、张羽、鲍艳、王彦婷、司维、梁岩、 梁雪、贾旭、王泓潇、吴传平 | 一等奖 |
34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混合学习空间视域下大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图学课程为例 | 李小号、朱立达、马明旭、陈培媛、李翠玲、孙少妮、赵薇、王娜、赵群超 | 一等奖 |
35 | 工商管理学院 | 新阶段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 | 王健、蒋忠中、郭伏、王宝森、冯国奇、田树喜、王昱、孙洋、吴冬梅、陆阳 | 一等奖 |
36 | 冶金学院 | 典型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提升及在COVID-19期间的应用 | 吕国志、李建中、刘承军、石忠宁、豆志河、邓志银、刘风国、钟良才、金哲男、符 岩 | 一等奖 |
37 | 体育部 | 五育并举框架下公共体育改革研究 | 孙玉宁、陈松、贺天麟、杜成林、回军、赵崇乐、刘冠铭、贾海波、王一鸣、韩姝 | 一等奖 |
38 | 软件学院 | 课堂、课程、课群、课外——新工科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分层演进与融合创新 | 郭军、张斌、丁义浩、张爽、刘益先、宋宝燕、王军、张翼飞、郭莹、李哲洙 | 二等奖 |
39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五育并举理念下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一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潘峰、武建军、孙秋野、徐林、李鸿儒、陈东岳、亓红强、杨东升、王姝、邱菊 | 二等奖 |
40 | 工商管理学院 | 基于PBL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贾建锋、孙新波、王艳梅、朱春红 | 二等奖 |
41 | 秦皇岛分校 | “一芯双环”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探究与实践 | 韩鹏、王建军、沈岩莉、李岩、史闻博、张建波、宋昕、王聪、周立斌、顾德英 | 二等奖 |
42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大工程观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探索与实践 | 康玉梅、王述红、丁义浩、艾国生、王立慧、任鹏 贾蓬、刘婉婷、陈猛、程云虹 | 二等奖 |
43 | 江河建筑学院 | 面向国际化的“多元整合”教学模式下建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席天宇、陈雷、刘抚英、顾威、张九红、陈颖、刘哲铭、王大鹏、吴德雯、王莹 | 二等奖 |
44 | 艺术学院 | 基于创新驱动与成果导向的一流大学交叉融合型设计人才培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 霍楷、张燕楠、韩营颖、樊强强、谷会敏、李宇峰、李晓迪、解晓娜、陈晓敏、安娜、周宏蕊、高翯 | 二等奖 |
45 | 工商管理学院 | 人因工程学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 | 郭伏、金海哲、马钦海、屈庆星、冯国奇、范学新 | 二等奖 |
46 | 秦皇岛分校 | 经济学教学团队引领一流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 初钊鹏、邹振栋、陈俊龙、王宪良、张印午、周立斌、吕世斌 | 二等奖 |
47 | 文法学院 | 面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 李丹、隋永强、孙萍、曹海军、魏淑艳、陈德权、张晓杰、陈玉芬 | 二等奖 |
48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 基于机器人竞赛的实践教育教学探索与改革 | 陆志国、于天彪、刘冲、孙秋野、黄达、王宏 | 二等奖 |
49 | 计算机学院 | 问题导向与“胜任力”模型评价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 | 徐彬、鲍玉斌、高克宁、张斌、于戈、宋叔尼、徐林、赵长宽、张昱、柳秀梅、李凤云、陈洪军、郭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