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

东北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为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文件精神,为规范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目标与任务

精品视频公开课作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视频课程。涵盖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等。

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我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校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我校将通过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为学校正式聘用教师,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相关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主讲教师须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善于与学生互动,充分展现个人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保证视频课堂的现场教学效果。每门课程主讲教师限定在3人之内。

(二)课程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质课程,能够充分展现我校先进的教学模式、一流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

(三)课程建设重点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及学术讲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程的建设。课程须同时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专题呈现,凝聚精华,引人入胜。每门课程至少10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

(四)为保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及展示与传输效果,课程制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媒体制作、传播标准和规范,具体建设技术要求参见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修订版)”(网址:http://www.zlgc.edu.cn/“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栏目)。

三、精品视频公开课知识产权管理

(一)所申报课程以自愿申报、自愿共享为基本原则。入选的视频公开课视为职务作品,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禁止商业使用。

(二)课程内容和形式应当具有独创性,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特色与研究成果。主讲教师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

(三)为保护教师和学生的肖像权,各有关单位须事先告知参与视频课拍摄的教师和学生有关课程视频有可能网上公开等事宜。

四、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组织与实施

(一)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学校为主导,学院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教师个人申报选题,学院向学校推荐。

(二)评审遴选程序

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学院推荐的选题进行评审遴选,确定入选建设选题。获得批准建设的选题应按照建设计划,依照“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组织主讲教师及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拍摄和加工制作。

学校将组织专家按照导向性、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教师风采、制作技术等几个方面对推荐制作完成的课程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程上网免费开放,接受社会评价。学校对上网后社会反响良好的课程,给予“东北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荣誉称号和相应的建设经费。以后每年将从“东北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中遴选推荐省级及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

(三)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将先后在我校校园网及社会公开播出,为确保精品视频课的质量,实行学院和主讲教师负责制, 对课程导向性、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要严格审查。

五、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保障措施

(一)经费及政策保障

学校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东北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培育和建设,并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东北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开发、培育、建设和应用,吸引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使用精品视频公开课。

(二)技术保障

学校将以教育资源汇聚平台为基础,利用先进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东北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制作平台,提供摄录场地及制作等技术支持,集中展示东北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六、其他

本办法未尽事宜将另行规定。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发布日期:2017-09-30 浏览: 542

友情链接

Baidu
map